隨著直播行業迅猛發展,短視頻已成為人們記錄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,而詐騙分子也開始利用視頻直播平臺將潛在受害者引導至虛假網站、平臺實施詐騙。這些欺詐行為雖然方式不同,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運用各種話術找你“要錢”。
此次防騙課堂,省反詐中心匯總了七種利用互聯網短視頻實施詐騙的手法,包含寵粉送禮、貸款投資、假冒客服、點贊刷單、殺豬盤、仿冒名人賬號等,提醒廣大群眾注意辨別網絡詐騙陷阱。
一、沒有無緣無故的免費,寵粉送禮是騙局
騙術特點:直播間里主播以寵粉名義給觀眾免費送游戲皮膚、裝備、漢服,甚至是“寵物”,再通過二維碼將觀眾引導至微信、QQ等平臺,誘騙觀眾充值或支付郵費、出庫費、激活費等各種費用。
案例:海口的李某在某直播間,看到主播說掃碼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,于是掃視頻中的二維碼進入某微信群。進群后,群管理員稱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,但需要充值金幣解凍。李某按照提示多次掃碼充值共3000元,后直接被對方踢出群聊,才知道被騙。
二、手把手教你網貸的,都是詐騙
騙術特點:短視頻里主播以貸款公司、金融機構名義誘導用戶下載APP,再手把手教用戶貸款。
案例:三亞的王某在某短視頻看到,主播稱可以幫忙申請小額貸款,便按主播留的聯系方式取得聯系,在主播手把手的教導下了解詳情后,王某與主播約定了貸款時間、定金、利息等事項。在王某支付貸款定金、利息6000元至指定賬戶后,騙子便將其拉黑。
三、私信讓你退貨重新下單的,都是假客服
騙術特點:用戶通過某短視頻APP購買商品后,詐騙分子冒充客服、商家,以退貨、重新下單等形式騙取錢財。
案例:海口的張某在某直播間購買商品后,詐騙分子冒充網店客服,私信稱購物車出現異常,需要重新“人工”下單。張某信以為真,添加對方微信后,按照提示退掉在直播間下單的商品,在微信上重新下單并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,重新支付貨款。三天后,未收到貨的張某聯系客服才知道被騙。
四、直播間引流至其他平臺的,請謹慎交易
騙術特點:詐騙分子在直播間將觀眾引導至其他平臺購物,利用包裝成的多種多樣物美價廉的商品,或者游戲領域的代打代練、破解防沉迷等服務騙取受害人掃碼支付。
案例:劉某在某短視頻APP中刷到售賣水果的短視頻,價格遠低于市場價。為購買低價水果,劉某添加對方微信號,并點擊對方發來鏈接,打開某商城選購水果。劉某付款189元后,發現對方遲遲不發貨,便返回某短視頻欲找對方討說法,卻發現對方將賬號設為隱私,無法關注,也無法留言,此時的劉某才發現被騙。
五、沒有從天而降的“好項目”,參與易被騙
騙術特點:誘導用戶參與網絡刷單、兼職、網絡創業、微商創業、紅包返利等活動,或以大額返現引誘充值。
案例:中學生曾某在一個微信群里看見群主發了一個充值返利活動的廣告,便加群主微信為好友。群主讓曾某新建一個微信群,又將另外三個所謂的“客服”拉入群中,分別負責收款、發紅包、查詢。對方稱現某公司有活動,發49、99、300、500元紅包分別可收到80、200、1000、1500元。曾某便在群里發了49和99兩個紅包,立即收到80元和200元紅包。接著曾某繼續發99元紅包,對方以名額不重復使用、獲得更高返利資格、繳納延誤費等理由誘騙曾某又多次在微信群里發紅包,但始終沒有返還紅包,曾某才意識到被騙,共計損失4868元。
六、私聊加微信不是愛情,是殺豬盤騙局
騙術特點:通過聊天發展感情取得信任,然后找借口將受害者引導至博彩、虛假理財等平臺進行充值,隨后實施詐騙。
案例:在海口某酒吧上班的小劉在某交友站上認識了一名王姓男網友,小劉被對方的“善解人意”吸引,逐漸發展成網絡戀人。某日,王某給小劉發了一個名為“陽光寶”的APP,稱可以在里面投資輕松賺錢。在王某蠱惑下,小劉安裝該APP并充值520元開通會員。接下來幾天,小劉按照對方發來的內幕消息賺了888元。隨后,王某又鼓動小劉參加充值活動,充5888元贈送388元。小劉便往賬戶充值了5888元,也獲得贈送的388元。幾天后,小劉想提一部分現金出來時發現賬戶被凍結。詢問客服稱需要充值余額的一倍資金才能提現,小劉感覺到不對勁便聯系王某,發現已被拉黑,這才意識到被騙。
七、沒有加V認證的都是假名人、仿冒賬號
騙術特點:詐騙分子使用虛假信息創建帳號,冒充名人發布信息,迷惑網友。此類仿冒賬號在騙取用戶關注后通過虛假電商、索要打賞等方式實施詐騙,或引導到外部其他平臺騙取錢財。
案例:小陳在某APP里刷到馬云演講視頻,點擊頭像后看到其發布的視頻都是馬云的演講,于是就關注這個名為“馬云大哥”的帳號。某天,“馬云大哥”突然私信小陳,稱小陳被選為幸運粉絲,可參加某公益基金項目,收益一半做公益,一半做獎勵,并發給小陳相關資料以證明真實性。小陳按照對方提示添加對方微信號并與客服對接。之后,小陳按客服要求分批次轉賬到指定銀行賬戶。就在小陳等待收益時發現“馬云大哥”帳號已注銷,微信號也被刪除,才意識到被騙。
以上利用短視頻、直播平臺實施的詐騙,雖然欺詐行為方式不同,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運用各種話術找你“要錢”。大家在刷短視頻或看直播的時候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,不要輕信視頻平臺上優惠、打折、名人福利等內容,不要輕易添加陌生人QQ、微信,不要泄露自己個人信息、密碼、驗證碼,更不要輕易向陌生人轉賬匯款。
小林是一名追星族,某日在刷短視頻時看到心儀已久的明星便關注了對方。不久,收到該明星賬號發來的演出邀請函,但對方提出需要資金為自己刷人氣,前十名可同臺表演,前百名可以獲VIP門票。若你是小林該如何做?
A、千載難逢的機會,積極配合
B、刷到前五百名獲得VIP門票就行了
C、查看明星演出計劃,如果真的有此次演出就再參加
D、不相信網上的信息,如果想觀看演出就到官網購買門票
答案:D
來源:海南省反電信詐騙中心 微信公眾號
相關評論(0)